【当公众无奈地在网络吐槽,相关部门是否该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?从认识到执行,这“最后一公里”又该如何打通?】 5月11日,深圳遭遇了一场2008年以来的最强暴雨。暴雨导致当地出现约150处道路积水,20处片区发生内涝;据媒体报道,深圳全市共有近400余条线路5458辆公交车辆,受场站积水、道路积水无法正常运营,并有约2000辆汽车被淹。不少网友在网上吐槽说,“现在有房有车已经不算啥了,关键是要有艘船。” “到城市看海”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,关于城市内涝的原因,公众已有基本共识:一方面是因为灾害性天气的频次和强度增大,加重了暴雨的危害;另一方面,一些做着“大都市梦”城市管理者过于重视“面子”,忽视了“里子”——城市在无限扩张,相应的排水管网建设却没有跟上,覆盖率低、设施排涝能力偏低,历史欠账多。多种原因综合作用,使得几乎每次遇到大雨都会出现“海景”。 每次出现城市内涝之后,媒体都会通过调查和专家探讨,提出很多应对办法和整治措施。比如,暴雨应急机制应该更加完善;再比如,城市规划要有远见。这些已经成为公众的“常识”,但蹊跷的是,很多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似乎不知道这些“常识”。城市建设问题依旧,于是,每次大雨一来就“涛声依旧”。 面对年复一年的城市内涝危机,地方官员们可能会找出一大堆理由。比如,管网改造投入巨大、周期长、资金有限等。但是,在举办各种大型活动、兴建各类“地标”工程时,为何没听说哪个城市缺钱?更让人忧心的是,目前绝大多数城市采取的防涝排涝标准,都在下限徘徊,排水管道建设还存在造假现象。 以深圳为例,此次仅仅是遭遇六年来最强暴雨,就让这座最年轻的现代都市不堪一击,实属不应该。按照常理,作为一个雨水天气较多的沿海城市,当地应该有更完备的预警机制才对。况且,仅仅在一个月前,深圳已遭遇过一场持续强降雨,难道他们没发现问题和汲取教训?暴雨预警机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,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,但从现实情况来看,深圳的应急预警机制似乎没起到作用。 客观而言,城市暴露内涝是各种“城市病”集体发作的结果,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。不过,公众并不要求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,而是担心政府部门的防涝“常识”比百姓还少。如果政府部门没有未雨绸缪的意识,甚至在防治内涝的问题上不作为或者乱作为,每一次暴雨都将伴随着“街道变河道”的老问题。 无奈的是,“在城市看海”几乎已成很多地方在雨季的常态。年复一年的城市内涝,让公众不得不遭遇航班取消、公交停运、城市交通几近瘫痪的现实困境。当公众无奈地在网络吐槽,相关部门是否该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?从认识到执行,这“最后一公里”又该如何打通? |
相关阅读:
- [ 05-13]城市内涝源于对政绩看得见的“追求”
- [ 05-13]检讨城市内涝重在科学减灾
- [ 05-13]让内涝问责也有暴风雨的力度
- [ 10-10]内涝不止是能力不够吗?
- [ 09-03]城市内涝致人死并非不可避免
- [ 07-27]城市治内涝别忽视透水性
- [ 07-25]解决城市内涝是清还一笔“良心债”
- [ 07-23]城市内涝反映的不止是能力和水平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