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6日,国家体育总局通报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称,将从评价指标方面引导全国体育界树立正确的体育政绩观,将取消亚运会、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,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,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、奖牌和总分排名。国家体育总局还表示,今后将从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、体育投入产出效益等多个角度研究设立体育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。(1月26日新华社)
金牌至上的体育政绩观,以及由此衍生的一整套自上而下的体制激励,虽然迅速拉升了国内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,也确实导致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并发症。这一局面由来已久,且越发为公众所诟病。在此背景下,体育总局抛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,无疑契合各方期待。无论是奖项设置的调整,抑或是排名方式的变更,种种做法所释放的信号,都直白无误地表明,官方“体育观”正在理性回归。这意味着,有关职能部门将更尊重体育本身的价值,推动体育的纯粹化进程。
相当长的时间内,“争金夺银”几乎是体育主管部门的终极追求。这既是由于“运动员夺取金牌”能带来国家荣誉、强化国家认同,故而理所当然要大力经营,也是因为相较于发展其他体育事业,“金牌战略”更易于集中力量办大事,也更容易在短期内制造耀眼成绩。基于上述功利考量,“金牌至上”的体育政绩观大行其道,实则不足为奇。只不过,现代体育发展到今天,这种思路的政策红利正在不可避免地弱化和衰退。
从本质上说,“金牌至上”战略的另一面,其实是相关职能部门的自我矮化。在这种模式内,体育主管机构将“全面发展体育事业”的责任使命,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为“大赛上争金夺银”。由此导致的后果有二,一是资源配置失衡,群众体育、全民健身等陷入投入不足的困境;二是竞技体育加速成为少数人的狂欢,其发展成果无法为全民所充分分享——一边是不断争金夺银,一边却是民众无处锻炼,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。
时至今日,体育事业战略重点由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、体育产业的转向,可谓正当其时。随着竞技体育投入趋近饱和,继续向该领域大肆砸钱,或许已经不足以产生可观的“增量效益”。与之相较,发力弥补民间体育的历史欠账,加速推动体育市场的规模化、规范化,才真正大有可为。对于这一点,所有体制内的职能部门,理应具备足够的共识。而取消亚运、奥运贡献奖,取消全运会的地域排名等等做法,显然就是改变激励方式、凝聚统一价值观念的重要一步。
必须重申的是,“争金夺银”本该是全民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结果,如果我们从前一度颠倒了因果关系,那么,如今宣示“改变金牌至上的扭曲政绩观”,无疑彰显了公共体育启动新一轮纠偏的勇气。 |